English

科技图书发行机制酝酿新突破

1998-03-11 来源:中华读书报  我有话说

科技图书发行单位积极寻求机制转换,受邀出版单位持谨慎观望态度

由中国科技图书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共同投资,并在原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中心基础上转制设立的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图代理公司”),正在各方的积极配合下,紧张组建。据了解,这一即将设立的股份公司被明确定位为,以科技图书的批发为经营的主体方式,以参股的六家中央级出版社的图书为营销的主体品种,以上海为中心,面向长江三角洲,辐射华东地区。旨在尝试利用股份合作这种新机制,为素被视为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覆盖率低的科技图书,寻找一条行销突破的路径,并期望促进科技图书大市场的积极构建。

自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书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来,科技图书尤其是一般性科技图书,在图书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一直不是很高。尽管这几年随着市场容量的大幅度扩张,科技图书的发行总量也在不断增长,但仍然存在着──(1)图书分布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较为薄弱;(2)热销图书多集中在计算机类、医疗保健类、建筑类和生活实用类,品种结构不平衡,交通、冶金、化工、纺织、机械、石油类科技图书严重萎缩──两个突出问题。科技图书发行的艰难,使每一个科技出版工作者备感出书的艰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随着科技图书发行对书店发行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系统,对科技图书发行的力不从心,日甚一日。以建筑工业出版社为例,1995年新华书店系统销售该社图书的零售店是500多家,1996年则为200多家,1997年不到100家。全国建筑行业职工有4200多万人,新华书店的这种网点布局,显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而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图书销售码洋中,以往占比例甚高的新华书店,1997年则不足50%。足见新华书店科技图书发行水平和发行能力的日渐式微,绝非空穴来风。

科技图书发行的艰难与新华书店系统科技图书发行能力的式微,是中科图代理公司组建设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在。股份公司发起人、中国科技图书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说:“在科技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要求综合类书店来专门或大幅度经营科技图书是不现实的。科技图书市场的开发还要依赖于大型科技图书发行公司。”作为股份公司主要股东单位、拥有资产总额8600余万元、职工450人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正是这样一家大型公司。1998年2月7日来自北京的六家出版社和来自上海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意向书”的签字仪式。这表明六家出版社一致同意参股组建这家在科技图书发行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式发行公司。

六家出版社在意向书上的签字,根据的是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的“关于组建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主要科技图书市场的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评估。报告指出,当前科技图书市场份额是以北京地区、华南以广州为枢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华中以武汉为主的地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次排列的。这一市场格局显然与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但根据广州珠江三角洲科技图书市场的发展经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图书市场必定会有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而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华东地区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地带,同样也可望在很短的时期内迎来科技图书市场新的兴旺和繁荣。

六家出版社的老总在签字仪式上都表示了一个共同要求,即最大限度地拓展本社在上海及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围绕这一问题,各社老总谈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民阜说:“组建这种股份公司,一定要做大,否则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到底怎样做大,怎样通过机制转换让科技图书的市场达到‘膨胀’的效果,这是中科图书公司所要着重考虑的。”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刘慈慰社长说:“我们投入30万入股资金,并不是主要追求红利,我们的实际具体要求有三:1、我们的书全品种上架,经销包退;2、希望建立店中店,股份公司下属的零售店应该有建筑书店;3、亲兄弟明算帐,按期回款。”北京大学出版社彭松建社长认为,扩大他们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是他们的主要回报要求;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朱晓南最关心的是公司的前途,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书在华东地区能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如何使我们的书在长江三角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记者为此又专门采访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社长梁祥丰和社长助理魏希学两位先生。他们认为,尽管目前各社对此都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很多顾虑,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公司成员(即投资各方)的关系,如何区分成员单位和非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有那些优惠措施,有些什么倾斜政策,总之一句话,如何把书发行好。梁祥丰社长和魏希学先生最后建议:1、股份公司要设立监视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协议履行情况进行监督;2、成立以后的代理公司,应有专人做每一家成员单位的发行工作,在现在的图书市场竞争状况下,必须派专人把工作做细,必须摆脱粗放经营的陈旧模式。

目前,各参与单位尚未拿到公司的详细经营设想,并且反映公司设立的章程和可行性报告,不够详细,官样措辞甚多,无具体实际内容,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北京的六家成员单位尽管在意向书上签了字,但毕竟只是意向书,若要各成员单位真正出钱入股,公司发起者还必须拿出更为详尽的工作计划和为各股份单位服务的周密计划,因为“我们入股的主要目的不是分红,而是拓展市场。”事实上,目前大家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当前,在出版发行界通过股份合作,集结资本,密切社店关系,壮大发行力量的先例也多有存在。辽宁北方出版集团的组建、外文书店和北京市新华书店的合并、广州市星星图书发行股份公司的设立等都是股份改制的先锋,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大都没有质的改变,被业内观察家戏称为“换汤不换药”。正在酝酿中的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类图书发行代理机构,究竟在转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股份合作的前提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展科技图书的市场容量,我们还需拭目以待。由中国科技图书公司联合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大学出版社、人民邮电出版社和科学出版社共同投资,并在原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中心基础上转制设立的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中科图代理公司”),正在各方的积极配合下,紧张组建。据了解,这一即将设立的股份公司被明确定位为,以科技图书的批发为经营的主体方式,以参股的六家中央级出版社的图书为营销的主体品种,以上海为中心,面向长江三角洲,辐射华东地区。旨在尝试利用股份合作这种新机制,为素被视为专业性强、读者面窄、发行覆盖率低的科技图书,寻找一条行销突破的路径,并期望促进科技图书大市场的积极构建。

自从80年代中后期我国的书业由卖方市场转变为买方市场以来,科技图书尤其是一般性科技图书,在图书市场中占据的份额一直不是很高。尽管这几年随着市场容量的大幅度扩张,科技图书的发行总量也在不断增长,但仍然存在着──(1)图书分布多集中在大中城市,小城市及农村市场较为薄弱;(2)热销图书多集中在计算机类、医疗保健类、建筑类和生活实用类,品种结构不平衡,交通、冶金、化工、纺织、机械、石油类科技图书严重萎缩──两个突出问题。科技图书发行的艰难,使每一个科技出版工作者备感出书的艰辛。

另一方面,随着科技知识的“爆炸性”增长,随着科技图书发行对书店发行人员知识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作为图书发行主渠道的新华书店系统,对科技图书发行的力不从心,日甚一日。以建筑工业出版社为例,1995年新华书店系统销售该社图书的零售店是500多家,1996年则为200多家,1997年不到100家。全国建筑行业职工有4200多万人,新华书店的这种网点布局,显然满足不了读者的需要。而在电子工业出版社的图书销售码洋中,以往占比例甚高的新华书店,1997年则不足50%。足见新华书店科技图书发行水平和发行能力的日渐式微,绝非空穴来风。

科技图书发行的艰难与新华书店系统科技图书发行能力的式微,是中科图代理公司组建设立的必要性和必然性所在。股份公司发起人、中国科技图书公司总经理赵建平说:“在科技知识越来越专业化的今天,要求综合类书店来专门或大幅度经营科技图书是不现实的。科技图书市场的开发还要依赖于大型科技图书发行公司。”作为股份公司主要股东单位、拥有资产总额8600余万元、职工450人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正是这样一家大型公司。1998年2月7日来自北京的六家出版社和来自上海的中国科技图书公司,在清华大学举行了“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设立意向书”的签字仪式。这表明六家出版社一致同意参股组建这家在科技图书发行史上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新式发行公司。

六家出版社在意向书上的签字,根据的是中国科技图书公司的“关于组建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的可行性”研究报告,报告对全国主要科技图书市场的地区分布进行了分析评估。报告指出,当前科技图书市场份额是以北京地区、华南以广州为枢纽的珠江三角洲地区、华中以武汉为主的地区、上海及长江三角洲地区依次排列的。这一市场格局显然与上海地区的经济发展极不相称。但根据广州珠江三角洲科技图书市场的发展经验,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到一定时期以后,图书市场必定会有一个高速增长的阶段,而上海及其周边地区作为华东地区经济和技术高速发展的地带,同样也可望在很短的时期内迎来科技图书市场新的兴旺和繁荣。

六家出版社的老总在签字仪式上都表示了一个共同要求,即最大限度地拓展本社在上海及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围绕这一问题,各社老总谈了一些具体的意见。清华大学出版社社长王民阜说:“组建这种股份公司,一定要做大,否则没有太多的意义,但到底怎样做大,怎样通过机制转换让科技图书的市场达到‘膨胀’的效果,这是中科图书公司所要着重考虑的。”建筑工业出版社的刘慈慰社长说:“我们投入30万入股资金,并不是主要追求红利,我们的实际具体要求有三:1、我们的书全品种上架,经销包退;2、希望建立店中店,股份公司下属的零售店应该有建筑书店;3、亲兄弟明算帐,按期回款。”北京大学出版社彭松建社长认为,扩大他们在华东地区的市场份额是他们的主要回报要求;人民邮电出版社副社长朱晓南最关心的是公司的前途,是“公司在发展过程中,如何使我们的书在华东地区能有良好的销售业绩,如何使我们的书在长江三角洲占有较大的市场份额”。

记者为此又专门采访了电子工业出版社的社长梁祥丰和社长助理魏希学两位先生。他们认为,尽管目前各社对此都持支持态度,但也有很多顾虑,认为还有一些问题,比如怎样调动合作双方的积极性,如何协调公司成员(即投资各方)的关系,如何区分成员单位和非成员单位,对成员单位有那些优惠措施,有些什么倾斜政策,总之一句话,如何把书发行好。梁祥丰社长和魏希学先生最后建议:1、股份公司要设立监视会,对公司的经营状况和协议履行情况进行监督;2、成立以后的代理公司,应有专人做每一家成员单位的发行工作,在现在的图书市场竞争状况下,必须派专人把工作做细,必须摆脱粗放经营的陈旧模式。

目前,各参与单位尚未拿到公司的详细经营设想,并且反映公司设立的章程和可行性报告,不够详细,官样措辞甚多,无具体实际内容,不具备可操作性。所以北京的六家成员单位尽管在意向书上签了字,但毕竟只是意向书,若要各成员单位真正出钱入股,公司发起者还必须拿出更为详尽的工作计划和为各股份单位服务的周密计划,因为“我们入股的主要目的不是分红,而是拓展市场。”事实上,目前大家还是处于观望状态。

当前,在出版发行界通过股份合作,集结资本,密切社店关系,壮大发行力量的先例也多有存在。辽宁北方出版集团的组建、外文书店和北京市新华书店的合并、广州市星星图书发行股份公司的设立等都是股份改制的先锋,但在具体的经营管理和市场运作方面,大都没有质的改变,被业内观察家戏称为“换汤不换药”。正在酝酿中的上海中科图书发行代理股份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第一家专业类图书发行代理机构,究竟在转制的道路上能走多远;在股份合作的前提下,究竟能在多大程度上扩展科技图书的市场容量,我们还需拭目以待。

手机光明网

光明网版权所有

光明日报社概况 | 关于光明网 | 报网动态 | 联系我们 | 法律声明 | 光明网邮箱 | 网站地图

光明网版权所有